伟人之路 ★ 走进桂林
【酒海井红军纪念园】位于灌阳县新圩镇和睦村下立湾屯北约500米处,是新圩阻击战一百多名红军战士殉难之处。2003年开始,灌阳县委、县政府筹资修建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碑及护栏,在酒海井前立“红军烈士殉难处”石碑;2004年10月竣工并向社会开放。2006年5月,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9月对酒海井原有的红军烈士陵园进行规划扩建,将散葬于民间的红军遗骸归葬到酒海井烈士墓。该项目预计总投资8000万元,规划用地面积150亩,主要建设设施有纪念公园、烈士墓园、旅游公园,具体项目有纪念广场、红军帽、纪念塔、纪念馆、红军雕塑、烈士英名录等。如今,这里已成为缅怀红军烈士、学习传承红军长征精神的圣地。
【界首渡江指挥所】原名“三官堂”,位于广西兴安县城以北约23公里古镇界首境内的湘江畔,红军堂坐西面东,门前临湘江,分前后两厅,中有天井,面宽约13米,井深10.3米,建筑总面积约133.9平方米,距离界首渡口不到100米。红军长征时,两个中央纵队就是从这里通过浮桥渡过湘江的。“三官堂”是当年朱德、彭德怀指挥红军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指挥所旧址,又是红军在门前架设浮桥渡河的主道。当年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渡河和湘江战役的指挥所,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红军高级领导人曾在此指挥渡江和战斗。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猫儿山】位于兴安县华江乡,1996年10月2日两位农民在山腹原始森林中采药时发现一处飞机残骸,经专家鉴定,确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援华美军第375轰炸机中队所属一架轰炸机遗骸,引起世人关注。兴安县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多次深入实地清理飞机残骸,并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完成飞机遗骸移交工作,美国政府多次派出专家组和中国有关部门共同进一步寻找有关遗物。此事得到自治区政府的通报表彰和美国专家组的好评。
【灵渠】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公元前214年,即灵渠凿成通航的当年,秦兵就攻克岭南,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灵渠联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自秦以来,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灵渠虽经历代修整,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飞虎队遗址公园】位于广西桂林市临桂区的秧塘机场遗址,于2015年3月28日落成,目前保存有山洞指挥所、陈纳德将军观战石、飞机掩体等文物,是美国飞虎队现存唯一的指挥所遗址。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就坐落在秧塘机场十二重岩之前。据史料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组建了“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俗称“飞虎队”)。当时,美国驼峰航空运输队在驼峰航线上动用近千架飞机和上万名航空地勤人员,来往运送了70多万吨物资和3万余人员,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抗战。1942年6月11日,“飞虎队”来到桂林秧塘机场基地驻扎,担负防空和歼击日本海上运输船只的任务,为保卫中国南方地区和歼击日本海上运输船只立下了赫赫战功。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于1977年1月建立并对外开放,占地面积大约1300多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百家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之一。抗日战争期间,周恩来、董必武、叶剑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英等多次到桂指导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工作,胡志明同志化名胡光,也长期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工作。办事处内有周恩来、董必武等同志的临时住房。设立期间,在对桂系统战工作、筹运抗日物资、迎送中共重要过往人员、领导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该办事处奉命撤消。1944年11月,桂林沦陷,“万祥糟坊”毁于战火,解放后依原样重新恢复。馆内存有周恩来同志曾用过的派克钢笔等大量珍贵文物。
【独秀峰·王城】被奉为桂林的风水宝地,更是整个桂林城市的发祥地。这里曾经走出了二位皇帝、11代14位靖江王;清代,这里是广西贡院,屡出状元;民国时期,孙中山曾驻跸于此,为北伐大本营运,筹北伐大计;后为广西省政府,广西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都曾在此办公。在此可追寻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者的红色足迹,参观孙中山北伐驻节之所--王城国学堂,独秀峰下的“中山不死”纪念碑及“仰止廷”。
【龙胜红军岩】1934年10月,红三军途径泗水乡周家村白面瑶寨龙舌岩处,深入瑶寨与瑶民余凤生等足膝谈心,且赠予《湖南农-动考察报告》一书,同时通过他们请曾参加桂北瑶民起义幸存的小头领至此岩座谈,向到会瑶民致以亲切慰问,为求全民解放指明出路,鼓励继续斗争,并于岩壁-“红军绝对保护瑶民”、“继续斗争,再寻光明”的标语,落款“红三军”。1973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州龙井村】1934年冬,红军长征过桂北在全州境内的湘江沿岸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此役后,红军从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这就是“最惨烈、最悲壮、最辉煌”的湘江战役。担任全军后卫而被截断在湘江以东的红34师就曾途经过龙家村,在离龙家村不远的文塘村红34师与从蕉江方向过来的桂军展开激战,红34师牺牲约三千人.......从龙家井塘流出的泉水称龙井河,龙井河在洛口(大坪)的地方汇入湘江,洛口(大坪)渡口就是当年红军抢渡湘江的主要渡口。电影及电视剧《长征》抢渡湘江的主要拍摄地就在大坪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