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之路 ★ 走进井冈山
【井冈山北山烈士陵园】踏入陵园大门,是块横式牌坊园标“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九个烫金大字为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宋任穷同志所题写。进门后,经过花坛园庭,顺山而上的宽阔平台台阶分为两组。第一组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组60级,寓意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
【小井红军烈士墓】又名小井红军伤病员殉难处。1951年井冈山人民将部分烈士遗骨迁到茨坪重新墓葬,并建立了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以示纪念,1969年在烈士牺牲的原地再建一座烈士墓和烈士纪念碑,碑上书写着毛泽东题词“死难烈士万岁!”距小井红军医院仅百米之远,这里原是一片稻田。1928年12月,湘赣两省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第三次“会剿”。 “可恨奸佞引贼入,烈士命陨红土埋;井冈处处遗忠骨,松树风格励吾侪。”1929年1月29日,反动派在叛徒陈开恩的带领下,窜入小井村,因威逼利诱也无法从伤员口中得出红军转移的方向,而恼羞成怒,将130多位来不及转移的重伤员,全部活活枪杀。
1951年井冈山人民将部分烈士遗骨迁到茨坪重新墓葬,并建立了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以示纪念,1969年在烈士牺牲的原地再建一座烈士墓和烈士纪念碑,碑上书写着毛泽东题词“死难烈士万岁!”。1988年9月,井冈山市政府公布“小井红军伤病员殉难处”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洋界哨口】主要有黄洋界哨口营房、黄洋界哨口工事、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和红军挑粮歇息处。1928年8月30日,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当时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敌人四个团的进攻,保卫了井冈山。毛泽东同志在山下闻讯后,写下了光辉诗篇《西江月·井冈山》。 1965年,井冈山人民在营房旧地前建造了一座木结构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1969年为宣传林彪,炸毁该纪念碑,改建成火炬亭。1977年在小山顶上新建了纪念碑,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黄洋界哨口”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茅坪八角楼】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经常在茅坪八角楼居住和办公,领导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斗争。因为楼房里有一个八角形的天窗,所以当地群众都习惯把这栋房子叫做八角楼。为了从理论上阐明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回答“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排除“左”、右倾思想的干扰,引导党和人民朝着胜利的道路前进,毛泽东在艰苦的斗争岁月里,深入调查,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进行红色政权理论的研究,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
井冈山斗争时期,朱德经常在这里居住和办公,与毛泽东一道领导和指挥井冈山的伟大斗争。他们经常在一起商讨创建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根本大计,研究部署作战方案,制定正确的方针和政策,并指导红军干部战士深入地方开展土地革命运动。朱德还亲自上前线,指挥了七溪岭、五斗江、坳头垅等战斗,领导边界军民粉碎敌人的多次军事进攻。朱德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在战场上的沉着勇敢使敌人闻风丧胆,在边界军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