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之路 ★ 走进西柏坡


西柏坡纪念馆位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西柏坡纪念馆前身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1955年,河北省博物馆联合当地政府建立了西柏坡纪念馆筹备处。1958年,因修建水库、革命遗址搬迁。1978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旧址和纪念馆同时开放。1984年8月31日,邓小平为纪念馆题写馆名。  西柏坡纪念馆全馆面积1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44平方米。截至2016年,该馆馆藏革命文物有2000多件,其中一级品8类15件。自建馆以来,西柏坡共接待社会各界观众5200多万人次,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先后到西柏坡参观视察。2008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命名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11年9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赴中共中央统战部旧址】1948年4月城工部(统战部前身)从山西先后到达平山县李家庄村。部长由周恩来兼任,副部长为李维汉。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节’口号”。海内外各民主党派热烈响应。陆定一、吴晗、刘清扬、周建人、韩兆鹗、吴羹梅的代表何惧、翦伯赞、楚图南、田汉、胡愈之、费孝通、张东荪、雷洁琼、严景耀、沈兹九、王蕴如、严信民、扬刚、成乡、袁震、张曼筠、安娥、周颖等民主人士陆续到达李家庄村。当时,中央统战部住在村民谷增堂家中。谷增堂家为二进院,前院北房八间,西边三间为磨坊,磨坊前有石碾、厕所;东边五间前有东西厢房各三间,南房五间(含大门过道);后院五间正房,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与西厢房中间有侧门,直通屋后防空洞。 1948年9月26日,中央城市工作部更名为中央统一战线工作室,主管政协、海外及国统区的工作。李维汉任部长、高文华任副部长。李家庄村成为中央统战部的诞生地。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10日,原在李家庄的民主人士全部到达北平。3月23日,中央统战部随中央机关一同前往北平。


沕水发电站是在朱德总司令的亲切关怀指挥下,建设的我党我军第一座水力发电厂。这座水电厂的建成,解决了党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的生活、办公用电,为党中央毛主席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解放全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沕沕水水电站充分体现了四种革命精神:

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不畏艰难、刻苦钻研的开拓精神;

军民团结、携手共建的协作精神。


【白洋淀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23年加入共产党的辛璞田,受顺直省委的派遣到家乡马家寨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夏共产党员刘亦瑜,受中共保定地委的派遣到淀区北冯村与王家骥等人,建立起淀区第一个党支部。辛璞田、刘亦瑜、李之光、侯卓夫等革命先烈,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舍家弃业,投身革命,坚持真理,宁死不屈,成为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抗日战争时期,活动在白洋淀的抗日武装“雁翎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淀区芦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以弱胜强,痛击日本侵略军。《小兵张嘎》是当代著名作家徐光耀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自1961年发表至今,已经四十多年了。小说和电影中的“张嘎”,因其“英气”与“嘎气”,已成为新中国几代人童年记忆中的最灿烂的一部分。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战士的过程。


© 2025 桂林红色摇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19001233号-1

红色摇篮文化

微信扫一扫
关注红色摇篮文化